5)第347章 桃源、出发(下)_明末边军一小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半,而且炮身薄炮膛宽,没有炸膛之忧,装填的炮弹也可以很大。

  不象生铁铸成的火炮,内中多蜂窝涩体,难以铲磨,炮弹施放缓慢。这种熟铁造出来的火炮,膛内无比光滑,使炮弹的装填非常快速。当然,铁模法铸出来的火炮膛内同样光滑,但论起轻便灵活,却是远远不能与熟铁造炮相比。

  “好,周师傅你尽管研习,不必顾及工料。”

  ……

  “火炮准备。”

  在炮兵训练场上,看王斗亲临视察,赵瑄精神抖擞,他威风凛凛传下一系列口令,让各炮瞄准远处设立的一系列标靶。

  摆在赵瑄前面的,便是王斗所有的十九门红夷大炮,其中六门六磅炮,十三门三磅炮。等那铁模铸炮法铸好的四门红夷三磅炮拔来,赵瑄的火炮千总就有红夷大炮二十三门。

  此时这些火炮一字排开,黑洞洞的炮口不断调整,其中一个观测官的前面,还架着一副亮晶晶的炮镜。

  不错,就是炮镜,几个月前,舜乡军中己经开始使用炮镜与千里镜。这二者都需使用镜片,此时的无色玻璃虽然不便宜,但在大明也不是什么希罕物,京师就有玻璃厂,属于二十四监的厂业之一。

  此时无色玻璃当然避免不了气泡,王斗虽然知道“搅拌”的妙方,暂时却没有相关的工匠与技术,目前也没有制造玻璃的兴趣,给他一块玻璃还不如给他几石粮食为好。

  没有无气泡的无色玻璃,但制造炮镜与千里镜可以用水晶代替。水晶在此时的士林阶层是很普遍的东西,江苏东海产的天然无色水晶在大明很多城市也可以买到,只要有银子,替代无气泡的无色玻璃不是问题。

  关键不是这个,原料问题都好解决,问题在于镜片的设计与磨制,对工艺与光学知识的要求在此时大明算是很高。相关人才是有,不过大多集中在江南,也是巧,情报司下江南收集《农政全书》时,正好遇上这么一、两个,经重金聘请后,年初他们欣然前来东路。

  与周象辂的情况一下,在专利的诱惑下,他们也带了好几十个学徒,造了一批的炮镜与千里镜出来。

  此时在王斗手上,就是拿着一根千里镜观看,黄澄澄的金属表面,制造精致,可以拉长拉短调整观察距离。由于第一批的千里镜较少,舜乡军中,只有王斗,还有几个资深千总拥有。

  或许过个几年,想必军中把总都可以拥有了。

  赵瑄同样拿着一根千里镜观看,有了大量实弹射击遍程出来的射表,加上这炮镜,那观测官不断报出数据,各炮的瞄准手便不断调整着炮口,一看他们的样子,就是训练有素。

  王斗拿千里镜看着前面,听那观测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