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五十三章 “二零三零计划”_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涉由陆徵祥负责,对日交涉基本叫哥曹汝霖负责。现在顾维钧非常热衷于劳伦森计划,以至于中国很多城市中出现了德国巴格利亚风格建筑。这些建筑也都是德国人在居住。

  这些逃到中国的德国人给中国带来最大的帮助并非在军事上和科技上,而是在农业上的帮助。因为来到中国的德国科学家们见到中国农田中很少施用化肥,大家最多就是在农田中施用粪肥,这让他们大为惊讶。使用粪肥自然有诸多好处,可解决不了眼前的问题,更多人吃饭的问题。而化肥的出现,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吃饭的问题,有德国商人意识到了这其中巨大的商机,开办了十多家化肥厂。王茂如得知之后立即向华夏民族银行批示给予这些化肥厂贷款,中国国人自己开办的化肥厂产量低,效率低,作用效果差,如果能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多好。

  化肥厂的作用也不单单用于农业,在战争时期,化肥厂可以快速转化为军工厂生产**等原料,且一个化肥工业给大家带来的不单单是生产化肥,它涉及到许多产业链,例如合成氨的工艺流程、碳酸氢氨工艺流程、尿素工艺流程、磷肥工艺流程、钾肥工艺流程以及复合肥工艺流程等等。单单靠现在国人的科学技术水平远远不能够振兴中国农业,为此这些德国人的到来的确起到了及时雨的作用。

  劳伦森计划是一个双赢的计划,中国帮助德国解决了劳动力过剩战争创伤和欧战遭受制裁的问题,德国帮助中国解决了科技军事农业工业等各方面的问题。而因为有了诸多德国人,王茂如特地对教育部长徐鼐霖强调了德国在全世界最领先的技术学校的问题。德国的工业强大是依靠着大量的技工学校村子,即使几经战乱发生,德国的技术学校没有一家关闭。(即使今天在德国每一所技术学校都有近百年的历史)

  徐鼐霖立即与教育部官员等人研究,制定了一份中国技术学校培训计划,在计划中教育部要建立三百所技术学校,其中两百所中学专业技术学校一百所大学专业技术学校,这份计划非常庞大,徐鼐霖认为中国可以用二十年完成这份计划。如今的教育次长是年轻的北大教授胡适,这份职业学校培养计划也是由胡适执笔完成。同时胡适提出了改计划的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政府的扶持力度问题。中国政坛一日三变,从去年开始总算是稳dìng下来,可是谁能保证这份二十年计划不会因为总统的改选而夭折。

  徐鼐霖给胡适吃了一颗定心丸,说这份计划并非总统府提出,而是由军部提出的,胡适听罢之后久久不语,最后才说:“计划得以完成总算无忧,只是尚武将军终于开始干涉整治了。”徐鼐霖也苦笑道:“如今中国,总统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