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两百一十三章 治漕先治吏_大明征服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阁,就是满朝大臣也都算是看出来了,当今天子从来就没有把祖制放在眼里!

  真要说起来,嘉靖帝就是太祖皇帝的不肖子孙,不过今上似乎更不在乎这个,要是在乎的话,他能那般丧心病狂诓骗天下藩王入京圈禁?

  今上应该很欣赏张骢的策论,而且张骢的文章写的有理有据,又有天子欣赏,那为何排在二甲第七?

  令人费解的名次让内阁几乎断定,今上确实有对漕运动手的意图,但是还没决定好从何入手,为了不给外朝一个错误的信号,所以将张骢排到了第十位。

  那么问题来了,今上今日召见又谈殿试,原因何在?

  “诸位爱卿觉得张骢所述漕运之弊如何?”

  果然……

  左都御史陆完起身道:“回禀陛下,漕运之弊,自唐以来便一直长存,各地官府设卡征税本是为国增税,然胥吏不法,以致怨声载道,故而治漕当先治吏,这一点张骢的卷子并未直言,其言治漕当开海禁,以减少依赖漕河货运,臣以为不妥。”

  朱厚炜愕然道:“陆卿以为有何不妥?”

  陆完肃然道:“其一,倭国贼寇袭扰沿海,那些沿海刁民勾结倭寇从匪,以至于贼寇声势日隆,故而国朝方有‘片板不得入海’,为的自是防备倭寇声势日隆。

  其二,海上风滔浪急,暗礁更是密布,想要行海运,非得巨船不可,若是允许民间海运,那沿海将会多出无数大船,这些大船可运货亦可载兵,此不可不防。

  其三,海疆不靖,商贾货船若是走海路,必然会遭受劫掠。

  综上所述,与其走海路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还不如走漕河,至少不会人财两空……”

  朱厚炜的手指敲击桌面,他有些意外,因为‘片板不得入海’乃是祖制,甚至说了违背此制,形同谋逆!

  然而现在内阁也学精了,张口闭口不谈祖制,因为知道和他谈祖制屁用没有,所以开始讲事实摆道理了。

  “陆卿说的在理。”朱厚炜叹道:“倭国内乱,致使沿海不靖,然而海禁只会让更多的沿海百姓无以谋生,最后为了能够活下去便主动加入盗匪,反过来祸害沿海,此为恶性循环。

  另外,倭寇之所以猖獗,是因为大明没有足以在海上与之鏖战的水上力量,故而倭寇才能无惊无险登陆沿海,饱掠之后扬长而去。

  所以海禁开不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大明必须要有一支能让倭寇闻风丧胆的海师力量,有了海师,那么不但可以痛击倭寇,护沿海安宁,也可保护航道,让商船不至被劫掠,不知朕此言,诸位爱卿以为然否?”

  “陛下英明。”七老同声赞喝。

  区区倭寇本不足以为患,然而倭贼时不时登陆沿海,烧杀抢掠可谓是无恶不作。

  要想驱逐倭寇,那么沿海就必须有强大的防御力量,一旦倭寇登陆便痛击之,几次下来,被打疼了的倭寇自然不会把大明沿海当成自己家的后花园,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只是可惜,大明沿海卫所战力简直不堪一击,指望沿海卫所痛击倭寇,和驱羊逐狼没什么区别……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