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8章 国计民生的选择_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屈臣氏都有着发展的先机。

  这样的企业,现在不投,再过几年想买都买不到了。

  “七十五亿市值,我跟。”淡马锡的张孝全打破了沉寂。

  “还是三千万股,出价7.5港币,我跟了。”

  众人惊了。

  还真有人跟这个不切实际的价格啊!

  但是张孝全想得很清楚,七十五亿市值虽然很高,甚至超过了斯沃琪现如今的市值。

  但是,既然先前已经在邵维鼎手中拿到了基石投资者的资格,那他就必须坚持到底。

  就算是和邵维鼎结一个善缘,他们淡马锡也得跟到底。

  岩琦洋介看了一眼淡定自若的摩根亨利,用着一口美式英语道:“虽然不知道你的底气从何而来,但是......五千万股,75亿市值,我跟。”

  不是,真的就按照七十五亿市值定价?

  在场的每一个人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才第二轮招标啊,就弄得这么激烈。

  可是要是再不出价,发行的两亿股就要分完了。

  虽然还能进行超额配售,但是确定发行价后,低于发行价格的将没有获配资格。

  “我们高盛认购三千万股,出价7元。”

  高盛还是坚持自己的报价,他们想要将最终的发行价拉到一个合理的区间。

  要不然就算是上市了,他们能够盈利的空间也很小。

  毕竟最终发行价是根据累询情况而不是一家的高价,确定超额认购倍数及其对应的发行价格。

  “我们华润认购一千万股,出价7.3。”何汉昌一咬牙,直接报出了一个狠价。

  再高他是真的出不起了。

  原本以为五千万还能占个董事席位。

  没想到,得足足拿出七千多万才可能拿到1%的股份。

  “那我们英达资本就凑个热闹了,一千万股,出价7元。”

  看着此起彼伏的叫喊声,袁天帆作为这一次招股会的主持人,心中可谓是翻江倒海。

  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小看了外界资本对于屈臣氏的看好。

  不过这些人到底是看好屈臣氏本身呢?

  还是看好,这个奇迹的缔造者——邵维鼎呢?

  过去一年多,邵维鼎用实际行动,向整个港岛证明了实业的重要性和他的赚钱能力。

  不要说是他了,就是这些外国资本,或许都认定了,屈臣氏上市之后会继续迎来一波大涨。

  不然又怎么敢出价这么高。

  毕竟这叫的7.5元,可不是只是七块五。

  而是每一股七点五元,一千万股可就是货真价实的七千五百万。

  “按照这个速度下去,那我的一百亿市值目标,岂不是轻轻松松就能达到?”

  袁天帆顿时感觉到自己能够拿到的激励股份有些烫手。

  虽然只是期权,但是他到现在可什么都还没做呢!

  有时候钱拿的太轻松,也是会有心理压力的。

  “现如今的恒升指数逼近两千点,再加上内地1978年改革开放,港岛的桥头堡定位逐渐明确,外资也开始流入。”

  “从1975年到1981年,全港实际年均GDP的增长率超过10%,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到年底之前,屈臣氏的市值突破百亿可以说是很轻松的一件事。”袁天帆内心计算着,很快有了一个决断。

  现如今股市还是超级大牛市,屈臣氏上市没可能跌的。

  即便是远超实际资产两倍的市值,股民们依然会毫不犹豫的买入。

  想到这里,对于屈臣氏的发行价他渐渐清晰了起来。

  他能想到这些,代表着汇丰集团前来参加这次招股会的沈弼,又如何能想不到。

  他看向邵维鼎,笑着问道:“邵先生,在你看来,屈臣氏的最终市值会在多少?”

  邵维鼎伸出了一根手指:“一百亿港币,不过这只是它的起步价。”

  佳宁集团算什么百亿集团啊!

  他邵维鼎要打造出一个真正的实体百亿公司。

  名贵手表毕竟是奢侈品,它的真正发展期还没有到来。

  但是屈臣氏的背后真的就关乎着国计民生。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