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6章 淡马锡看港岛_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因为《亚洲好声音》这档节目,无线台在南洋的普及度上升了十个百分比,而且打破了很多地区的收视记录。”

  说到这里,他们不由得看了一眼,会议桌上摆放着的非常可乐。

  随着《亚洲好声音》的播出,南洋的百姓仿佛忘记了可口可乐,全身心投入到了非常可乐当中,为这款来自港岛的小甜水疯狂了一般。

  销售数据每天都在翻着倍的上升。

  而且这股势头,在他们星加坡最为明显。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星加坡的国民会为了港岛产的可乐而疯狂。

  会为了一个港岛明星而疯狂。

  而且这种“疯狂”不止局限于星加坡,甚至还蔓延了南洋很多地区。

  “这个屈臣氏崛起的速度太快了。”

  “而且港岛的发展,未来几年必然还会有所上升。”

  负责战略部的总监肃然道:“前些天的新闻想必你们也知道,一批港岛的政商界人士北上前往燕京洽谈港岛回归的问题,一旦两方政局稳定了,港岛的地理位置和海外口岸的作用,必然吸引无数资金的注入。”

  “到时候,港岛的制造业有了内地这个庞大的市场,金融上又承托着庞大的海外资金。”

  “我们淡马锡,得快点行动起来了。”

  在场所有人都知道,他说的行动是什么意思。

  那就是投资。

  与港岛逐渐剥离制造业实业不同,星加坡是以政府为主导,不断推动着制造业的发展。

  甚至于,从立国之初就确立了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经济方针。

  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

  当时星加坡在交通运输、造船业等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创建了一系列的公司,当地市民将这类企业称为与国家有联系的企业,简称“国联企业”。

  到了70年代初,星加坡甚至还创造了一个全民就业的壮举。

  不过随后便迎来了石油危机,但星加坡政府调整非常迅速。

  利用其特殊的战略位置,决定发展新加坡原油加工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高科技产业发展。

  1977年由政府出资相继成立星加坡石油公司、星加坡化工集团。

  与此同时,政府还投资兴建了一批高科技的电子和计算机产业。

  而随着着国联企业越来越多,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星加坡政府进行了紧急调整,将有关行业的管理机构进行合并,分离了经营权以及相应法规的确立权力。

  为了不影响企业的发展,确保原国有资产不流失,并能增值,淡马锡这个由星加坡财政部直属管辖的私人企业创建了出来。

  这家公司,几乎掌握了星加坡最重要、营业额最大的一系列企业,控制了星加坡的经济命脉。

  手上管理的市值资产,达到星加坡股市将近一半左右。

  而除了投资星加坡本地市场外,淡马锡也把亚洲市场和发达国家市场视为投资目标。

  李树生作为淡马锡的CEO,是星加坡执政者李广耀的绝对亲信。

  他当然清楚,李广耀将淡马锡交给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星加坡国库增加财政收入吗?

  当然不仅仅如此,更为重要的作用,还是海外投资,是为李家赚钱。

  而且就在前两个月,星加坡政府成立了一家国际投资机构,其主要任务就是管理星加坡的外汇储备,跨出国界向海外大举投资。

  他知道,这是一种制衡,也是竞争。

  想到这里,他环视左右,淡声道:“那你们觉得,哪些企业适合我们淡马锡投资?”

  “斯沃琪集团,绝对是斯沃琪。”

  “屈臣氏也可以,我得到消息,它们马上就要上市了。”

  “邵氏兄弟怎么样?这家集团在传媒娱乐版块在港股几乎占据了统治地位。”

  “李家城的长江实业我觉得可以考察考察。”

  “渣打银行、汇丰银行拥有港币的发钞权,港岛经济全面崛起,这两家银行绝对值得投资。”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